环县:战疫不误发展工 项目建设劲头足
环县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抓建设、抓服务、抓储备、抓管理,推进重大项目和企业有力有效复工复产,努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3月20日,全县共谋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68个,总投资449.61亿元;续建项目复工20个,复工率55.6%;新建项目开工9个,开工率11.8%。1-2月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22个,预计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亿元,同比增长20%。
一是多措并举抓建设。系统研究分析疫情期间项目工作存在困难问题,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在疫情防控中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采取有力措施赶进度、补缺口。续建项目抓复工。对36个续建项目,按照分区分类、错峰返岗、从严把关、批次推进的原则,实行人员分批进场、项目分批开工,支持民生保障类、工期紧迫类、人员就近类项目优先复工。新建项目抓开工。对76个新建项目和56个前期项目,坚持简化程序、网上办理、缩短时限,全力做好审批、用地、资金、人员等准备工作,确保成熟一个、开工一个。招商项目抓落地。采取电话、网上对接等“不见面招商”方式,与意向单位进行洽谈对接,对达成初步投资意向的项目,专人负责、跟踪落实,对前来考察、洽谈、投资的企业实行全程“保姆式”服务,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投产。
二是全方保障抓服务。精准服务,强化保障,落实模拟审批、容缺受理等措施,开辟绿色通道,为项目落地开工“减负”“放行”。简化审批程序。用足中央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政策,对重点项目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在做好补偿安置前提下,边建设边报批;涉及占用耕地的,允许边占边补,确实难以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以补改结合方式落实,并按用地审批权限办理用地手续。结合“放管服”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网上审批”,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在立项、招投标、施工监理、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上,精简程序,缩短时限,提高效率。协调解决困难。大力推行“三零三式”服务,严格兑现对企业的承诺。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关部门逐一上门,现场办公,跟踪服务,协调落实征地拆迁、用电用水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落实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疫情期间对涉及国计民生类重点企业的金融支持、减免税收、不停水电、稳岗就业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性。
三是紧盯政策抓储备。紧盯国家投资导向和政策指向,早谋划、争主动、多储备,不断充实项目库。把准方向。围绕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债券融资、生态产业等政策,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深度谋划、精心筛选、积极申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市和国家盘子。积极争取。以发展改革、财政等综合部门为重点,密切关注、研究国家政策、投资方向的调整变化,做好信息收集、归类,及时向部门反馈、向领导汇报,督促部门主动研究行业政策,积极对接争取项目。提升质量。精益求精做好初设、可研、论证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靠实已有项目、储备优质项目,力争实现谋划项目 “对上可申报、对外可招商、对内能实施”,全面提升项目质量。
四是从严要求抓管理。围绕“抓项目、稳投资、保目标、促发展”的思路,坚持当月抓复工、全年赶进度,确保整体任务不欠账。进度管理上,落实项目工作“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表”的管理机制,每个项目确定明确的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倒查任务、倒逼落实,跟踪抓好协调调度,确保快速推进。入库管理上,坚持应入尽入、应统尽统,统计、发展改革等部门加强分析调度,密切跟踪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对达到入库条件的投资项目,协调各方准备入库资料,及时上报入库。调度管理上,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听取汇报,通报排名,问责问效。对28个投资额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包抓,及时联系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