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专区
今天是: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基层动态

宁县“三结合”有效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来源:宁县卫计局 王军江、赵红伟 责任编辑:朱建涛 发布时间:2016-08-31 15:12:32 浏览次数: 【字体:

宁县以增进和维护广大群众健康为目标,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和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不断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采取“中医药发展与防病治病相结合、中医药发展与保健养生相结合、中医药发展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扎实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
一是中医药发展与防病治病相结合。首先是搭建中医学发展的网络平台。县卫计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医药发展和技术合作的路子,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促进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药发展,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推行互联网+县+乡(村)三级中医医疗网络,并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和实用技术培训,推动了全县中医药事业的提高和发展。其次是组建中医特色门诊。我县以创建“中医特色医院”为平台,积极从聘请知名老中医坐堂就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优化中医药专业队伍、强化中医药专病专科、中医养生馆建设、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全县建成了11个省市级重点中医专科、7个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和64所中医特色村卫生所。再次是加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通过院校联合、院院联合和县财政划拨专项资金等方式,在县中医院建成了以妇科、产科、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妇产科临床科室、以中医治疗为主的糖尿病专科和中医康复等中医特色专科,购置了大型的血糖分析仪,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方法,有效控制、减轻了患者的病情,受到糖尿病患者的好评。同时聘请资深中医专家长年坐诊,对年轻业务骨干进行技术培训,有效防止了中医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是中医药发展与保健养生相结合。全县按照“产业中医、养生中医、人才中医、疗效中医”的发展思路,制定出台了促进中医药发展与保健养生的实施意见。全面普及养生保健知识,不断夯实中医养生基础,大力提倡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将中医药与保健养生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促进中医普通门诊向重点学科、重点专科转变;在县中医院建成了标准化中药房,新购置了中药煎药机、包装机、牵引推拉床等医疗设备。在中村镇等15个乡镇卫生院建成了中医养生馆,在平子镇修果村卫生室等85个村卫生室中配置了针灸针、火罐、挂图、中医适宜技术指导手册等,使得中医保健养生硬件条件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三是中医药发展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引进培育了恒瑞康药业等4个地产药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中草药种植、药菜两用蔬菜基地4个、30多万亩,建成种植大棚140多个,年产中药材约30万吨,为全县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积极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化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创作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依据《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开展健康教育,将中医药知识纳入基础教育逐步形成了中医药文化产业链,有力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积极合理利用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中医医疗机构、中药疗法、名胜景点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药膳食疗馆等资源,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建成了以金村为首的3个岐黄中医药文化特色旅游乡镇、度假区、中医药文化馆,建成了新宁玫瑰园等3个岐黄中药材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了湘乐莲花池等3个岐黄中医药养生旅游景点,打造了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治病、养生、文化旅游等服务,辐射带动了全县岐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