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创建国家级中医药先进单位工作纪实
近年来,镇原县委、县政府以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为契机,坚持把中医药事业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落实中医药优惠政策,逐步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大力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中医药先进县,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创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创建以来,我县科学谋划,及时提出了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目标,出台了《镇原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财政、人社、卫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协调机制,有序开展创建工作。县卫计局设立了中医股,确定一名分管领导,配备2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中医药工作的组织实施。把中医药发展全面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县政府年度工作目标之中,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为按期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示范带动,搭建中医药发展平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中医药三级网络建设,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夯实基础。投资9000多万元对县中医院实施了整体搬迁,有效改善了中医院的就医服务环境,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中医院”的评审验收。县一院完成创建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配备中医诊疗设备,中药房中药品种均达到300种以上,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农村居民诊治疾病;村卫生室配备电针仪、TDP神灯和中医治疗包等中医诊疗设备,大多数村卫生室配备了一名懂中医药基本知识的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诊疗服务,创建完成开边中心卫生院等6个示范性中医馆,5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18所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163所中医特色村卫生所,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协调发展。
注重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以师承教育、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作为实施中医药培训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完成了第一、二批全县25名指导老师和72名跟师学生的中医师承教育工作。启动了第三批师承教育工作,确定指导老师10人,跟师学生20人;参加各级组织的“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培训120人次;参加庆阳市第二届名中医评选和三代以上中医世家评选活动,共评选第二届市级名中医5名,三代以上中医世家1户,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1200余人次。至目前,全县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中医药医护服务人员(含村医)超过1000人,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了28%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了25%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中医类别医师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突出中医特色,全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按照《镇原县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诊疗业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参与中医药服务于公共卫生项目,全面提高中医药业务覆盖率。全面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个三分之一”(即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1/3以上,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1/3以上,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1/3以上)目标,平均中医门诊人次占全院门诊人次的37.6%,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35.2%,中医药治疗总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32.5%。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发展氛围。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加强中医药宣传,推动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城乡群众。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定期刊登中医药保健知识、中医药文化,进一步加大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增进全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定期开展中医药知识讲座,普及中医养身保健基本知识;为社区居民统一发放中医药宣传资料小手册,引导广大群众了解中医药,提高群众对运用中医药防病保健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利用各种宣传日和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知识读本,举行专家义诊,制作中医健康教育宣传栏,举办中医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大力宣传中医药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知识;提高中医药预防保健意识。通过广泛开展中医药宣传,全县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达到85%以上,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满意率达到85%以上。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