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专区
今天是: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新闻动态

庆阳市出台“四个四”指导意见 压实防控责任严明管控措施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2-04 22:34:19 浏览次数: 【字体:

       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控体系,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切实提升防控能力,庆阳市加强防控工作指导,明确提出“四个四”指导意见,全力打好遏制疫情扩散蔓延阻击战。
       一是建立“四个体系”,构筑严密防线。健全完善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指挥体系。严格落实一级响应机制,在市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切实发挥“一办八组”协调督促作用,落实市级领导联县(区)包抓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制,加强形势研判,强化工作调度,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健全完善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完善党委政府组织领导、行业部门联防联控、医疗卫生预防救治、基层组织群防群治的责任链条,进一步完善提升疫情防控网格化工作体系,做到条块结合、联防联控、责任到人。健全完善广泛动员、科学组织的动员体系。持续强化街道社区和乡镇村组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以战时状态引导群众增强自我防控意识,群防群治、严防死守,多措并举切断病毒传播链条和渠道。健全完善信息灵敏、协同配合的应急体系。强化密切协作、快速反应,健全完善疫情信息动态上报和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快构建统一指挥、上下贯通、联防联控、高效运转的疫情应急防控体系。
       二是管控“四个重点”,遏制疫情传播。抓好重点人群管控。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和“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和村组、社区网格化管理措施,将武汉及湖北来庆人员、节后从重点疫区返庆人员和与确诊、疑似病例密切接触人员“三类重点人员”一人一档、查清查实、跟踪到底。分类落实医院留观隔离、集中留观、居家留观措施,建立“人盯人”管理台账,实行“三联一保”责任制,落实“五个一”措施(为被居家隔离的重点人员配备一支体温计、一瓶消毒液、一本宣传册、一个口罩、一张表格),坚决做到来庆返庆人员信息登记、重点地区人员医学观察、管理服务“三个全覆盖”。抓好重点区域管控。在城市社区推行“三图两网”管控模式(绘制城市社区摸排图、重点人员轨迹图、重点对象管控图;建立行政人员管理网、医护人员服务网),构建以小区保社区、以社区保城市的防控体系。在乡镇村组建立“五个一”机制(一村一卡口、一组一摸排、一户一承诺、一户一提示、一人一监管),构建以村保乡、以乡保县的防控体系。抓好重点场所防控。坚持“外围锁边”与“内部布点”相结合,严密查控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国省道市界等重点部位,按照“应设尽设、应检尽检”和“不漏一车、不漏一人”要求,落实“三个一律”(对进入庆阳的人员一律检测体温,对外来人员一律实施居家隔离,对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密切接触人员一律实施隔离医学观察)。抓好重点活动防控。全面落实“七个一律”(全市154家活禽市场、13处动物交易市场一律关闭,市内省际班线一律停发,社火表演、乡村庙会等群众性活动一律停办,影剧院、网吧、KTV等一律暂停营业,党政机关、大型超市、酒店、宾馆等一律开展消毒,市内旅游景点一律关闭,红白喜事严格实行“寿事禁办、婚嫁延迟、丧事简办、分散就餐,一律不得设宴”),暂停各类公共文化、娱乐等场所对外开放,科学合理安排流动人员返程、企业职工返岗、教师学生返校时间。
       三是做到“四个规范”,精心救治患者。规范开展培训演练。强化各级各类医疗、疾控机构全员培训,开展接诊、检查、检验、采样、检测、隔离、治疗、防护的全程演练,保证操作规范。规范预检分诊流程。严格落实所有患者预检分诊,建立24小时发热门诊,确保全面布控、不漏一人。规范实施医疗救治。按照“四个集中”(集中病例、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和“四个明确”(明确救治医院、明确救治方案、明确救治专家、明确救治团队)要求,中西医结合,精准施治。规范医院感染防护。强化落实三级医疗防护标准,完善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管控,严格做好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杜绝院内交叉感染,最大限度遏制二代传染。
       四是落实“四个保障”,维护大局稳定。保障物资供应。按照“保急需、保一线、保重点”的原则,建立物资储备与消耗清单,合理、有序配发。采取“蹲点采购一批、订单定制一批、社会募捐一批”等途径和措施,强化物资采购储备与供应保障。保障居民生活。积极引导生产经营企业参与“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行动,严厉打击借机囤货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行为,强化市场供应保障,确保疫情期间物价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不受影响。保障经费投入。按照“优先保障、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从速拨付”原则,加大疫情防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相关补助政策,强化资金监管。保障社会稳定。加强社会面管控,加强舆情监测、舆情分析和风险评估,加强负面舆情管控,疏导化解风险,消除社会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