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推行“三个五”工作法 做好新形势下疫情防控“常态化”文章
庆阳市按照国家、省上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要求,科学研判,精准聚焦,紧盯重点人群、重点场所,落实最严措施、最严责任,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
一是管理好五类重点人群。加强湖北来庆返庆人员管理。湖北来庆返庆人员到达后,第一时间组织转运至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者,由目的地防控办接管并对其进行跟踪管理,间隔7天后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方可复工或流动。加强境外来庆返庆人员管理。建立接回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负责从北京、银川、西安、兰州等地接回境外入庆返庆人员,精准落实疫情防控闭环管理措施。对从辖区机场、汽车站、火车站入境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核酸检测并落实集中医学观察措施,确保“落地不失控,途中不漏管”。加强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加大排查监测和筛查工作力度,对入境来庆人员、湖北来庆人员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开展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进一步靠实属地管理责任,对各省市联防办、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函询,以及我市发现的密切接触者及“四同”人员,第一时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集中隔离管控措施。加强治愈出院患者管理。加强对确诊患者出院后的隔离观察、复诊复检、健康监测、跟踪随访等全流程管理,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二是管控好五个重点场所。从严管控社区村组。继续实行“三联一保”责任制,督促社区、村组加强对湖北来庆返庆并持有“绿码”人员的健康监管和随访观察。采取主动搜索、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群众反映等方式排查新增人员,准确掌握人员底数及活动轨迹,确保不漏一人、不落一户。从严管控用工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管行业必管疫情”的原则,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指导、管理和监督,指导企业制定完善复工复产防控措施并督促落实到位。重点加强宾馆酒店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巡查上报机制,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和重点人员“双报告”(报辖区疾控部门,报行业主管部门)制度。从严管控各类学校。制定印发中小学校幼儿园疫情防控技术工作方案,分级分层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家庭四级防控工作体系,逐级逐层靠实责任,传导压力。落实错时错峰上下学、分批分散用餐、全程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务实高效做好开学准备各项工作。从严管控公共场所。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及酒店、宾馆等,实行体温检测和扫码通行,落实环境卫生整治、消毒、通风等措施。“两站一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严格落实定时消毒、体温筛检、绿码通行等防控措施。从严管控特殊机构。看守所、养老机构、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开展预防性卫生措施,全面排查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禁止有可疑症状的人员上岗。密切关注服刑人员、老年人、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状况,加强物资配备、日常消毒、环境卫生和个人防护,确保特殊机构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是落实好五项具体措施。认真做好健康码互认。通过微信、短信、广播电视等广泛开展宣传,指导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人员申领甘肃“健康出行码”或国家“防疫信息码”,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入口处核验并检测体温。对持有除湖北以外其他省份健康“绿码”的人员,经体温检测正常者予以放行,实现了“健康码”跨地区互信互认。及时开展核酸检测。结合复工复产复学实际和属地化管理原则,对境外、国内高中风险区、湖北入庆返庆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核酸检测,鼓励有条件的县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有序开放第三方核酸检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建立台账清单,严格执行医疗废物交接转运程序,快速、高效、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规范处置废弃口罩,在居民小区、村组、公共场所等人口密集区域设置专门标识的垃圾桶,及时打包密闭转运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处置。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大对特殊有害垃圾处置的督查频次和力度,开展不间断全覆盖督查,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废弃口罩等特殊有害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全过程规范有序。全力保障物资供应。采取“内部挤、外部购、自己产、各方捐、上面援、统一调”等措施保障医疗物资供应,坚持挖潜、开源和节流并举,分配调度物资,全力保障防控工作需求。引资注册的甘肃华盛康泰药业有限公司实现日产口罩72万只,有效缓解了全市“一罩难求”问题。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积极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关心关爱措施,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全面兑现补助补贴、职业伤害保障、关爱身心健康、加大表彰力度、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等方面政策。近期,积极协调出台对援鄂医务人员相关激励关爱政策,全力保障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待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