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武汉抗疫“最美逆行者”——周琼
周琼,女,现年32岁,2007年3月参加工作,护理学本科学历,2017年6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护师,现任庆阳市护理学会急诊急救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2020年2月主动请战加入甘肃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最美逆行者”称号,获得甘肃省抗击新冠肺炎优秀个人、庆阳市抗击疫情“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身为党员,就应该冲在最前线。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本该是与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然而因为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大面积的爆发,打破了这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很多人向死而生,逆行武汉,向着疫情发起冲锋。疫情迫在眉睫,在2月16日市二院征集第五批援鄂人员时,没日没夜已经整整工作了一个月的周琼同志,在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写下了“请战书”,希望能前往武汉一线疫区,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她坚决地说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就应该冲在最前线,我参与了我院发热门诊的建设,熟悉工作流程及自我防护措施,另外我的家人会照顾好我的孩子,我没有后顾之忧。”面对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她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2月17日辞别了亲朋、同事,就这样带着所有人的鼓励和嘱托踏上了征程,她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铿锵步伐,彰显了这个季节里最美医护逆行者的独特风采,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砥柱中流!
身为“天使”,就决不能畏惧病魔。几经周折抵达武汉后,我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被分配到了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全面接管发热第十八病区,周琼同志主动报名参加了护理冲锋队,优先进入病区开展工作。层层的装备,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每一次的呼吸比平常要费力几倍,不到一个小时,胸口就会感觉憋闷的厉害,也许是缺氧,也许是眼罩的压迫,头疼欲裂。护目镜虽然提前做过防雾处理,但很快会形成了层层哈气和小小的水洼,连眨眼都要小心翼翼。双层口罩压着鼻子,勒着耳朵像刀割了一样疼,在双层手套的保护下,还需要完成所有工作,而且所有的行动变得笨重不堪,她们苦中作乐,称自己是可爱的“北极熊”。那天周琼同志A班,早晨交接完毕以后,她们组的护士按照各自的分工落实工作,她主动承担了最脏最累的活,收取病房的所有垃圾以及病区拖地工作,由于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进行三分之二时她就体力不足,大汗淋漓,尽管这样她还是咬牙坚持干完了工作。樊艳主任查房结束后,25床的老爷爷尿潴留,需要留置导尿,樊主任特意找到她,因为她从事一线医疗工作多年,有着精湛的救治护理技能,出于信任,樊主任特意交代由她为患者导尿。其实那会她拖地已经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头晕目眩,相当难受。但她并没有拒绝,相信凭借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可以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任务。她携带用物来到患者床前,爷爷告诉她因为他前列腺增生经常导致尿潴留,插尿管很痛苦,好几次都没有成功,他已经有了心理阴影,看到爷爷痛苦的表情,她拉起爷爷的手说,“请您放心,我是专业的”。说完她动作轻柔快速的将尿管插好,尿液流出来了,爷爷脸上流露出了感激的表情,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每天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走出病区的那一刻,瞬间感觉浑身轻松。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让自己充满了力量。虽说每个班只有六个小时,但因驻地离医院较远,还有穿防护服的时间,她必须提前两小时出发去上班,为了不浪费资源、节省物资,上班前就要少吃少喝,根据自身情况穿戴纸尿裤。下班结束后脱防护服外加消毒坐车,等到驻地前前后后得十一二个小时,这么长时间的不吃不喝不排,对身体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周琼同志已基本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掌握了一些方法,工作也没之前那么困难了。来到陌生的地方,她也想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但听到患者以及遇到武汉当地人的一声声谢谢,让她觉得无比的暖心,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沉重的责任与使命。她们与时间赛跑,力争抢救更多的病人,与所有的白衣战士们一起,为患者、为社会燃起生命的希望之光。
周琼同志在平时的急诊工作中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工作,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帮助同事,关爱病人。这次的援助武汉抗疫中她依然不忘初心,服从指挥,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为期五十余天的救治各项任务,给甘肃省增光添彩,是庆阳人民的骄傲,全市卫健系统要以此为榜样,充分发扬救死扶伤的光荣传统,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