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医改聚焦“看病难看病贵”出实招见实效
庆阳市聚焦“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大投入力度,明确工作重点,在全市18个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统筹推进综合改革,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聚焦看病难,四个提升打通便民就医路
提升基础建设水平,让群众有地方看病。按照“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重病不出市”的目标,不断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卫生网络建设,投入资金12.6亿元,新扩迁建市级医院4个,整体迁建县级医疗机构5个,改扩建乡镇卫生院54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1262个,基本达到了医疗机构建设“市县规模化、乡镇规范化、村级标准化”。
提升队伍建设水平,让群众看的好病。全面加强卫生行业人才引进与培养,近6年招录引进医疗技术人员2216名。先后将“全科医师培训”、 “千名医护人员素质提升培训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13到2014年,市财政投入400万元,以市级医院为基地,为基层培养全科医生240名、产科医生120名;从2016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投入3000万元,派出业务骨干到全国知名医院进修培训,为全市培养1000名医疗骨干。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群众愿意在基层看病。推进分级诊疗,下派552名医师到县乡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帮助基层机构提升业务水平。市上两所医院分别一体化托管1所县级医院,各县医院分别一体化托管辖区乡镇卫生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吸引群众在基层就医。利用医保杠杆,对分级诊疗病种给予利益引导,合理有序的就医习惯逐步形成。
提升主动服务意识,让群众享受到高质量服务。探索推进以绩效工资制度为重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激发医疗行业自主服务意识。建立了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预约挂号等一整套优质便民的服务机制,确保群众及时就医,避免重复检查,享受优质诊疗服务。
提升队伍建设水平,让群众看的好病。全面加强卫生行业人才引进与培养,近6年招录引进医疗技术人员2216名。先后将“全科医师培训”、 “千名医护人员素质提升培训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13到2014年,市财政投入400万元,以市级医院为基地,为基层培养全科医生240名、产科医生120名;从2016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投入3000万元,派出业务骨干到全国知名医院进修培训,为全市培养1000名医疗骨干。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群众愿意在基层看病。推进分级诊疗,下派552名医师到县乡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帮助基层机构提升业务水平。市上两所医院分别一体化托管1所县级医院,各县医院分别一体化托管辖区乡镇卫生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吸引群众在基层就医。利用医保杠杆,对分级诊疗病种给予利益引导,合理有序的就医习惯逐步形成。
提升主动服务意识,让群众享受到高质量服务。探索推进以绩效工资制度为重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激发医疗行业自主服务意识。建立了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预约挂号等一整套优质便民的服务机制,确保群众及时就医,避免重复检查,享受优质诊疗服务。
聚焦看病贵,四个加强铸造控费防火墙
加强财政投入,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把公立医院人员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全额预算,医院改革发展、设备更新和运行经费由同级财政列入预算,市县两级财政年均增加预算1.2亿元以上,把原来由患者承担的医院运行成本转由财政保障,从客观上奠定了控费减负的基础。
加强药品管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在各级公立医院全面实行医药分开制度,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开展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率达到100%,使用率达到70%以上,所有药品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十二五”期间全市药品改革累计让利群众3.86亿元。
加强监督检查,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加强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和行业作风整顿,每年至少开展大型监督检查4次以上,创新并推行医生“五个排队”和医疗机构“八个排队”评估监测,实施单病种付费,防范过度医疗,群众就医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在全国、全省处于较低水平,得到中央电视台等各类新闻媒体肯定性报道。
加强中医工作,降低群众就医成本。把推广中医药工作作为降低群众医药费用的重要手段,在所有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成立中医科室,为每个西医科配备1名以上中医人员,制定中医工作考核指标。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有中医门诊(科)、中药房,90%以上的村卫生所能开展基本的中医药服务,群众充分享受到“岐黄故里”中医药资源优势带来的“简便验廉”的好处。
加强药品管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在各级公立医院全面实行医药分开制度,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开展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率达到100%,使用率达到70%以上,所有药品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十二五”期间全市药品改革累计让利群众3.86亿元。
加强监督检查,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加强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和行业作风整顿,每年至少开展大型监督检查4次以上,创新并推行医生“五个排队”和医疗机构“八个排队”评估监测,实施单病种付费,防范过度医疗,群众就医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在全国、全省处于较低水平,得到中央电视台等各类新闻媒体肯定性报道。
加强中医工作,降低群众就医成本。把推广中医药工作作为降低群众医药费用的重要手段,在所有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成立中医科室,为每个西医科配备1名以上中医人员,制定中医工作考核指标。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有中医门诊(科)、中药房,90%以上的村卫生所能开展基本的中医药服务,群众充分享受到“岐黄故里”中医药资源优势带来的“简便验廉”的好处。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