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计委帮扶红崖洼村出实招显成效
红崖洼村位于环县合道镇中部,地理位置偏僻,立地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631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600元,大多数群众仍在贫困线上挣扎。市卫计委与红崖洼村结对帮扶后,摸穷底,兴产业,拔穷根,真正将扶贫扶到根上。
摸穷底,集中先啃“硬骨头”
“扶贫不能一年推一年,一年等一年,必须有一个能让困难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红崖洼村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扶贫办法。
市卫计委瞄准全村最难啃的“硬骨头”,筹资整修了村口到南梁沟7.1公里砂砾路、红崖洼2.5公里沙砾路、梁城子南塬6公里砂砾路;争取建设部门,为村里下拨路政建设经费;协调实施了危房改造、小电井、机械平田、荒山造林、人饮场窖等多个项目,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得到集中突破。
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紧盯140户贫困户,积极投身帮扶工作。在深入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并及时送达村户,张贴上墙,统筹实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操作性强。委机关每月下派驻村干部,察民情、解民忧,在助推群众脱贫致富方面积极作为。
兴产业,创出帮扶新模式
“我们现在种植大棚蔬菜,每座棚一年也能收入个近万块钱,比以前可强多啦!”红崖洼村村民说。
市卫计委充分发挥“授人以渔”在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变“输血”为“造血”,引导贫困群众通过集中培训、现场示范等方式,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户均达到1名科技明白人。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主线,突出“核桃、草畜、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增收产业,增强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能力。2015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4800元以上。
挖穷根,激发致富新能量
道路畅通了,产业兴旺了,生活有奔头了……红崖洼村的变化,是市卫计委把双联行动与健康扶贫、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的结果。
积极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指导村党支部、村委会健全党建工作制度,规范了重要事项决策程序,指导开展了一事一议、村务公开、典型评选、道德评议等工作,筹资帮助实施村部整体搬迁,选派1名年轻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队长,加强村级班子力量,较好地发挥了阵地堡垒作用。先后多次组织医疗单位的专家开展义诊活动,免费发放药品,让群众不出村就能接受免费的健康检查和医疗服务。扎实开展“村级三件事”,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健康素养不断提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