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施治 突破症结 ——健康扶贫工程开展因人因病分类救治
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我市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整合优质资源,不断推动医疗普惠政策,人才技术、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有效提升。2016年,全市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占贫困人口比例较上年下降了1.14个百分点。2017年,健康扶贫工程全面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因地因人施策,因病分类施治,着力提升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是大病专项救治一批。年初,从2016年全国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调查数据库中提取了我市全部在册患病人口,组织全市基层卫生计生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摸底确认患病、治疗、健康帮扶措施等信息,对全市贫困慢病、大病、重病患者逐人建立了管理台账。5月,会同民政、扶贫、健康保障部门制定下发了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工作方案,采取分片包干到户办法,抽调村医、计生专干、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有计划地组织患者分批到定点医院接受集中救治。目前正在开展定点医院申报,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大病救治工作台账。
二是慢病签约服务一批。建立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和市三甲医院的 “1+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组织乡镇卫生院医生或村医组成的签约服务团队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签约服务,依据病情为贫困慢病患者确定签约服务包,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定期入户开展面对面随访服务,检查评估心率、血糖和血压等基础健康指标,开展饮食、心理、习惯等方面健康指导,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咨询、中医干预、专科诊疗、绿色双向转诊等综合服务,每年为贫困人口开展1次健康体检。2017年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
三是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健全完善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二次报销等制度的衔接保障机制,新农合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实际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个人自负费用。将农村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突发重大疾病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患者,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确保“应治尽治”、“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发挥政策的托底保障作用。2016年,贫困人口重大疾病实际报销比达到75%以上。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