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专区
今天是: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新闻动态

突出提质降耗松绑 健全完善运行机制 庆阳市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路径

来源:体改科 刘小伟 责任编辑:年生义 发布时间:2017-08-21 11:05:11 浏览次数: 【字体:


   我市2009年被确定为甘肃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2012年7个县被确定为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2014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突出“体质降耗松绑”,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4月24日,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2016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

突出“提质”,聚焦看病难,
“三个提升”打通便民就医路。

一是提升基础建设水平,让群众就近看病。市县两级出台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均衡布局,80%以上的城乡居民15分钟内能到达最近的医疗点。投资12.6亿元,扩迁建市级医院4个,整体迁建县级医院6个,改扩建乡镇卫生院93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262个,实现了每个县(区)都有核磁共振和CT,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1辆救护车,远程医疗系统覆盖每个县级医院。
二是提升队伍医疗水平,让群众看得好病。全面加强卫生行业人才引进与培养,近6年招录引进医疗技术人员2100多名。市财政5年投入3400万元人才培养经费,先后将“全科医师培训”、“千名医护人员素质提升培训”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实现了每个乡镇卫生院有2名全科医生和1名妇产科医生,为全市培养临床骨干和管理人才1000名。
三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群众愿意在基层看病。推进分级诊疗,下派559名医师到县乡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帮助基层提升业务水平。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分别一体化托管1所县级医院,各县医院分别一体化托管辖区乡镇卫生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利用医保杠杆,对分级诊疗病种给予利益引导。更多群众享受到了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县外就诊率从2012年的35.98%下降到2017年的23.51%。

突出“降耗”,聚焦“看病贵”,
“四个加强”铸造控费防火墙。


一是加强药品管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各级医院全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限制使用价格高、疗效不确切的非基本药物,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达到80%以上。在2010年乡村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基础上,2012年开始,市人民医院每年降低药品加成3%,至2015年实行零差率;其他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品当年全部实现零差率销售,5年让利群众4.85亿元。从今年开始推行“两票制”试点,预防了药品流通领域不正之风。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已经启动,按全省要求推行“三色九段”跟踪管理,耗材价格持续降低。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较2012年下降了7%,百元医疗收入中卫生材料费下降到16.5元。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加强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和行业作风整顿,积极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巩固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及收费项目公示制度。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扩大病种数和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对费用超标机构和违规医生严肃处理。全市公立医院平均住院和门诊费用增幅基本协调,与2009年相比,门诊输液人员减少21%,抗菌素金额下降19.3%,公立医院的收入增幅由23%降到了10.58%。
三是加强中医工作,降低群众就医成本。把推广中医药工作作为降低群众医药费用的重要手段,在所有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成立中医科室,为每个西医科配备1名以上中医人员,制定中医工作考核指标。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有中医门诊(科)、中药房,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开展基本的中医药服务,群众充分享受到“岐黄故里”中医药资源优势带来的“简便验廉”的好处。
四是加强医保整合,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城乡居民健康保障管理局,整合市人社局城镇医保、市卫计委新农合及药品采购、市发改委医疗服务价格、市财政局医保基金预决算等管理职责。全民医保体系更加健全,看病就医安全网更加牢固。新农合参保率从2012年的97.6%提高到今年的98.9%,人均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今年的450元,五年累计为群众补偿医药费46亿元,报销比例比2012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突出松绑,聚焦“改革难”,
“五个探索”强化保障和服务。

一是探索财政补偿机制改革,为公立医院在经费负担上松绑。在市县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对公立医院各项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重点保障。从2012年起,将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性亏损部分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市级财政累计兑现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资金1.38亿元。从2017年起,将市人民医院床位补贴标准由1.6万元提高到1.8万、中医院由2.4万元提高到2.6万元。
二是探索编制管理制度改革,为公立医院在编制核定上松绑。编制部门根据公立医院功能定位、配备的床位数和床位使用率,在适度控制规模的基础上,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十二五期间为公立医院增加编制810名。研究制定了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管理办法,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探索推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管理,帮助解决人员编制紧缺问题,已经市编委会通过,在汇报衔接省上同意后,即将推开。
三是探索人事制度改革,为公立医院在人事管理上松绑。人社部门积极探索下放人事管理权限,研究制定了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合理下放内部分配权、岗位设置权、人事管理权,形成了政府举办、部门监管、医院依法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会议通过,在汇报衔接省上同意后,即将推开。
四是探索绩效考核制度改革,为公立医院在绩效管理上松绑。卫计部门积极探索下放绩效工资制度执行权限,牵头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实行院科两级管理,提高奖励性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努力提高医务人员总体收入水平。目前在市人民医院等单位试点,年底在全市推开。
五是探索医疗价格制度改革,为公立医院在收入构成上松绑。发改部门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废除以药补医机制,调升服务型收费项目价格,降低大型检查费用。2015年已有5大类3105项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得到调整,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药品收入占公立医院总收入比例由2012年的43.1%下降到36.5%,医疗服务从2012年的26.4元提高到2017年的31.01元,目前又调研制定了第二批价格调整意见,待全省统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