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大四届五次会议第49号议案的答复
尊敬的燕玮杰、齐海刚、马凤梅、左新郎、董书堂、毛颖敏、郭川、鄢志龙、杨禄高、徐天贵、孙立权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医疗卫生应急处置设施财政投资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设传染病救治机构的问题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充分暴露了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弱项短板问题,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尽快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切实提高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在市级,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依托市人民医院新建庆阳市传染病医院(市人民医院传染病楼),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设置床位200张,计划2022年建成;整体搬迁市疾控中心,征地25亩,总投资1.16亿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整体搬迁市中心血站,征地15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新建市二院精神心理康复楼项目(庆阳市精神心理康复医院),征地60亩,总投资2.95亿元,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地上1.8万平方米,地下2万平方米,设计500个停车位)。在县区级,依托综合医院,在现有传染病区的基础上,坚持填平补齐的原则,按照30万人口以下的县不低于20张、30-50万人口的县不低于50张、50-100万人口的县不低于80张的标准,设置传染病床位,对现有传染病区进行改扩建,落实“三区两通道”设计要求,扩大传染病集中收治容量,配备必需医疗设备。
二、关于发展庆阳中医药产业的问题
庆阳是岐伯故里。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全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决策部署,抢抓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坚持对外打响“岐黄故里、养生圣地”养生品牌,对内开展“绿色医都、健康庆阳”创建行动,不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和完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体系、中医药生产体系和中药研发体系,大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至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产量约10万吨。规模以上陇药企业10余家,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较快。我市被国家纳入确定为陇东南地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以市岐伯中医药研究所为主体,以庆城岐黄中医药文化旅游线路为主打市场,在庆城等县建设中医养生旅游生态园,中医药与健康养老、药膳推广、文化宣传、种植养殖、保健产品研发等产业逐渐融合发展,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下一步,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我们将认真听取你们的建议,争取创办庆阳市中医药集团公司,作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体企业,综合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优选中药种养殖品种,建立产业地域适宜基地,以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壮大培育新兴医药支柱产业、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以岐黄特色优势为依托,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产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新产品研发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构建道地中医药种植体系、中医药新药研发体系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实现药材种植规范化、药品生产规模化、产品品牌知名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同时,以开放促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与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推动中药材资源优势、岐黄故里品牌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努力提高医药产业化水平,使中医药产业成为全市十大生态产业高附加值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感谢你们提出的建议,并欢迎继续关心支持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