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四届四次会议44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巩晓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香囊等保健品开发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充分依托岐黄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深层次挖掘开发中医药在医疗、教育、科技、产业和文化等领域资源,奋力营造中医药健康事业发展环境,打造“岐黄故里、养生圣地”品牌,坚持“产业事业联动,规模质量并重,传承创新并举,中医西医结合”的工作思路,将中医药文化区域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助推中医药产业成为全市十大生态产业高附加值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使中医药产业成为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和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
今年元月份以来,我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和大考,在没有特效药和新冠肺炎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首次大范围有组织的实施早期干预,首次全面管理一个医院,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区,首次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系统方案,成为这次抗击疫情的一大亮点。在这次大考中,“甘肃方剂”全过程深度参与预防、治疗、康复,有效提高了患者救治率。以道地中药材黄芪、大黄等为主的扶正避瘟方、宣肺化浊方、益肺健脾方,不仅在全省阻击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支援武汉保卫战及走出国门支持其他国家抗击疫情中做出卓越贡献,得到钟南山院士的高度评价。在抗击疫情中,我市中医医院研发团队制作了“御新冠绿盾”中药材香囊,庆城县、西峰区等制作的中草药包、环县、华池等配制了宣肺避瘟汤,均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我市将树立“小香包、大市场”的发展理念,继续巩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岐黄文化传承基地”成果,打响“岐黄故里、养生圣地”文化品牌,依托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景区、岐伯圣景、《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岐黄文化博物馆等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中医药保健品开发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新模式,充分调动庆阳市岐黄文化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力量,推动全市中医药文化产业良性运作和中医药文化产品推介,推出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医药品牌,逐步形成集中草药种植、陇药生产、岐黄养生、中医保健等为一体的岐黄中医药文化产业链。
我市是中医鼻祖岐伯的诞生地,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成书之地,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历史积淀厚重,文化源远流长。一年一度的香包文化节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我市避暑观光旅游,香包、刺绣、皮影、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得到客商的高度评价,经济效益可观。在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下,我们将配合文化旅游等部门,提出中草药配方,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对中草药包的生产制作及相关中医药保健品的开发研制,让中医药在人类健康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感谢您提出的提案,并欢迎继续关心支持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