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庆阳市政协三届四次会议第100号提案的答复
李恒、安惠君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提出的“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全市妇幼卫生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信息化管理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规范医疗机构管理,共享各项信息资源,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近几年,市卫计委把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医改工作的重要举措,加大资金投入,狠抓网络建设,已初步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城乡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为医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引擎。
一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施县级医院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建成县级医院HIS系统,完成财务会计管理、成本核算等9大模块系统,实现了人、财、物一体化管理。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以县为单位建设数据中心,建立了涵盖基本药物使用、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农合报销等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投资562万元,为全市所有公共卫生办公室、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相应配备电脑、打印机、刷卡器等应用终端。投资100多万元,在市上建立了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管理平台,在各县区建立了分控平台,购置农村120急救车辆87辆,实现了城乡120服务全覆盖和市、县、乡三级院前急救的互联互通。全面推行新农合“一卡通”建设,一户一卡持卡率100%,参合农民报销费用全部用“一卡通”进行刷卡结算。加快远程会诊系统建设步伐,建立起覆盖市、县级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会诊系统,与全省远程会诊系统对接,实现了疑难重病及妇女儿童健康的实时会诊治疗,有效提高了基层疾病诊断准确率。
二是推进系统互联互通。依托全省卫生信息专网平台,加快推进区域医疗卫生网络信息互联共享,先后完成了27家二级以上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实现了新农合费用实时监控、及时结报。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工作也将全面完成。全市53个卫生单位、127个乡镇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22个村卫生室全部接入全省卫生信息专网,实现了各类业务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三是提升医疗保健网络服务能力。加强与电信部门衔接协调,确定专业维护人员,为卫生信息网络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为患者及时提供了预约挂号、就诊划价、收费取药、结算报销的“全流程”服务,为医务人员核对患者健康信息、检查结果、治疗医嘱、医药费用等提供了便利服务,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费用结算、药品监管、绩效考核等功能一体化管理,为研究分析医改工作整体运行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发挥了科学高效的管理作用。利用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将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药品使用比例、平均住院日、医药费个人自付比例等指标列入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评价体系,实现了对合理检查、治疗、用药、收费的实时监管,为确保新农合资金安全、规范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总之,你们提出的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全市妇幼卫生工作的议案我们正在积极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和进展。
最后,再一次对您提出的议案表示感谢,并欢迎您继续关心支持卫生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